走进位于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泉州先进院”)中试基地,“机器人”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自2023年年底启用以来,该基地已成功推动智能力量训练机器人、酒业物流机器人、电动汽车智能检测机器人、矿山巡检机器人、铁路作业机器人等多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到“大市场”应用。
中试基地提速起步的源动力来自泉州先进院大刀阔斧的改制转型。“我们全力走市场化路线,让科技研发更贴近市场。”泉州先进院副院长梁培栋介绍,“改制一年,科研质量、成本控制、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明显,仅项目执行周期就缩短了三分之一。”
破藩篱
从传统科研平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复合体转变
2016年,泉州市政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去年5月25日,研究院正式更名为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实现从传统科研平台到技术创新与产业孵化深度融合平台的转变,成为泉州大院大所改制转型的“先行者”。
改制转型是大势所趋。这些年,我国科研机构已逐步从传统科研机构为绝对主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应用为导向的新型科研机构转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制后,泉州先进院由原来高校和政府双重管理变为由政府职能部门指导监管下的研究院自主市场化运行,采用“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公司”模式,管理上更高效,体制机制上也更灵活、有自主权,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
改制转型让科研组织焕发新生机。梁培栋介绍,原来的科研体制不顺、机制不够活,研发团队缺乏钻研市场的主动性,“项目合作往往是‘交作业’式的短链条买卖,和企业完成技术交易后,我们后续的落地转化服务跟不上,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合作意愿。”
“改制后要求我们更加主动适应市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市场调研、方案制定、项目签约、技术研发、落地转化等耐心做全流程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给企业真正带去实用技术和市场效益。”梁培栋说。
优机制
研发团队在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更有干劲
改制转型中,泉州先进院以市场为“指挥棒”,在科研管理上引入激励机制。“打破‘大锅饭’式的分配方式后,将科研人员的收入与科研成果的创新性、转化效益挂钩,研发人员更加有干劲了。”泉州先进院院长助理刘惠婷介绍,在技术转让收益上,研究院按照团队分配不低于七成、研究院不高于三成的原则进行分配,大家还可以发挥才能,参与项目股权分配。
灵活的激励机制在市场业务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年来,我们的客户数量和品质都得到很大提升,老客户对我们也更加信任,合作黏性增强了许多。”刘惠婷告诉记者,泉州先进院去年完成技术综合服务合同额4000多万元,比增超一倍,为历年之最,预计今年能再翻一番。一年来,泉州先进院取得新增参与编制并获颁布国家标准1项,新获省部级奖2项,新增省级以上平台2个,新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5项,新突破关键技术4项、新产品2项,新引进国企、龙头民企2家,新孵化公司1家等成绩。
聚资源
多方合作更高效赋能研究院发展
改制转型同时强化了泉州先进院的资源嫁接能力。
改制后,外界都有个疑问: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泉州先进院的发展还起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作用不降反升。据了解,去年,市科技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泉州)技术转移分中心,泉州先进院负责运营管理该中心,这扩大了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多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
“不到半年,我们就引进了2项学校的优质项目在泉州转化落地。”哈尔滨工业大学(泉州)技术转移分中心副主任高彤告诉记者,改制以来,学校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看到了研究院市场化的新成效,“现在对于依托我们开展成果转化更加有信心,也更加主动了。”去年以来,已有人形机器人、激光应用技术等领域新成果通过泉州先进院落地到市场应用。
通过改制,泉州先进院还全资控股成立了泉州哈科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这增强了研究院围绕自有成熟技术进行孵化转化的能力。去年年末,以“资本+技术”模式,该院与丰泽国投公司合作成立福建海峡智教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将依托智能科技深耕教育培训、赛事举办等相关领域。同时,泉州先进院还发挥专业优势,在助力泉州招商引资中取得不俗成绩,如推动河钢集团在泉州成立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目前项目已落地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被列为福建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来源:泉州晚报)